1. 首页 > 传统文化

查询个人征信怎么查

7月1日下午,江东福明家园社区的居民在“流动公益伞借还站”借伞。流动公益伞的正常运行,见证着居民们的诚信。

找工作、买房子、开账户,信用报告对于现代人的社会生活越来越重要。您是否拥有自己的信用报告呢?这上面又记录着什么信息?日前,在第八个“信用记录关爱日”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发布消息称,截至5月末,央行征信系统已为宁波地区有信贷记录的371万自然人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

借债还钱水电缴费都被记录

自2004年建设全国集中统一的征信系统开始,对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加工的征信体系已悄然走入百姓生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人们对征信知识的了解和信息保护意识仍然不够。

事实上,作为“经济身份证”的信用档案现在用处非常多,关系到个人贷款、信用卡审批、任职资格审查、员工录用等等。记录良好,就能快速获得贷款、信用卡,享受低利率,而记录不好,就不利于获得贷款、信用卡,利率可能较高。

那么个人信用报告从哪里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负责人介绍说,自200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通称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库在2006年的时候实现了全国联网运行。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了全国所有企业和个人的银行信贷和担保信息以及部分水电、电话公用事业缴费信息;环保违规信息;法院强制执行信息、养老保险缴费信息、企业欠薪和逃逸等信息。”

“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就是出自这个数据库。同时企业征信系统收集宁波辖区的企业及其他组织22.5万户。”

不良信息会被保留5年

“在个人信用报告中,除了个人基本信息外,主要记录着信贷信息,说的是借债还钱信息,这是信用报告中最核心的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还有一类是非金融负债信息,说的是先消费后付款形成的信息,比如电信缴费。此外还有公共信息,社保公积金信息、法院信息、欠税信息、行政执法信息等。

事实上,大部分放贷机构每天都在征信系统报送数据,所以今天发生的变化,后天可能就会展示在个人信用报告中了。

查询个人征信怎么查

因此,“按合同约定还款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当前和其他放贷机构的关系。要注意由于还款方式不同,钱从个人账户转出后,到达放贷机构指定还款账户时间不同,就有可能产生逾期记录,被记入信用报告。如果应还款日恰逢周末节假日,更要特别注意。”该工作人员提醒说。

一次失信,会终生记录吗?据介绍,不良信息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保留5年。换句话说,如果还上了欠款,相关记录会在不良行为终止后5年删除。

如何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目前,个人信用报告广泛应用在商业银行贷款、信用卡审批和贷后管理中,还用于任职资格审查、员工录用等许多活动中。信用报告能够节省银行审贷时间,帮申请者快速获得贷款。

如果信用良好,银行还可能会在贷款金额、利率上给予优惠。但如果有逾期记录,银行在放贷时会更加慎重,就不利于获得贷款或增加您的贷款成本。

所以,大家应该做到自己的事自己知,应该主动了解自己的信用报告,对其中可能错误的信息要及时向征信中心或业务发生银行提出申请纠正,避免对自己带来不利影响。

据了解,查询者可以在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现场查询。查询时,需要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1份复印件查询个人征信怎么查,在查询网点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后提交查询申请。

此外还能通过互联网提交查询申请,并在第二天获得信用报告。查询网址为https://ipcrs.pbccrc.org.cn。查询时,需要首先进行用户注册,在线进行身份验证,提交查询申请。身份验证有私密性问题验证及数字证书验证两种方式。通过了身份验证,一般会在第二天获得短信通知,可登陆网站进行用户激活,查看信用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工作人员说,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或信用卡之前,有必要查一下信用报告,这样可以做到对自己的信用状况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信用不好

去年18万笔个人贷款被拒

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报告生成时间进一步缩短,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查询和使用效率。去年,全市金融机构对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月均查询量分别达到35.26万次和31.42万次;通过查询个人征信系统,拒绝个人贷款申请18万笔,金额71.06亿元。

除了在金融领域,作为公共的征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还积极利用征信系统协助政府部门开展与信用相关的评比、创建活动,信用报告在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信用宁波”建设。如宁波海关开展企业分类管理,市经信委开展“诚信之星”评比查询个人征信怎么查,宁波银监局进行风险监管,以及市委统战部对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的综合评价等,都多次查询征信系统。去年,中国人民银行为公安、法院等司法机关及财政局、海关、经信委、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累计提供查询2000多家次,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10.68万人次。